三、“点评式”党性教育机制的实施保障
“点评式”党性教育流程及其实施机制的各个环节,还需要配套的保障机制加以落实。否则,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根据我校的经验,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推行党性教育“项目制”和“首席专家制”。这一体制上的创新,能有效地整合党性教育基地资源、党性教育队伍资源和党性教育案例资源。我校从2009年始,就在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进行“三库建设”,即“现场教学基地库、”“兼职师资库”、“教学案例库”。
党性教育与一般的知识能力教育不同,它需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如何利用传统的和当代的党性教学资源,建设党性教育基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几年来,我校把党性教学基地作为第二课堂来建设,进行了党性“教学基地课堂化”的新探索。所谓的“党性教学基地课堂化”,有四个基本的构成元素:规范化的教材或专题化讲稿;专家级的或资深的兼职师资;配套的基地建设经费给予持续的支持;课时比例和安排要与不同班次教学模块专题相一致。
实践表明,要把这几个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项目组制度”是一个好办法。我校试行党性教育的“项目组制”和“首席专家制度”,项目专家对师资选择和案例取舍有决策权。试行下来,效果较好。
2.营造党性教育成效与学员学习成效相挂钩的“促学机制”。为了改变党性教育成效与学员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效、纪律“两层皮”的困局。我校试行把党性教育成效检验与“促学机制”相结合的机制,形成“围绕党性抓学习、抓好学习促党性”的大教育格局。
我校试行的是“开门自学+组织巡视”和“教室集体自学+教师课堂辅导”模式,并把自学时间的坚守和出勤率看作是对党性教育成效检验的重要尺度。两年来的坚持,得到多数学员的认同,取得一定的收效。所谓“开门自学”,即38期中青班学员,晚上8:30―9:30打开寝室房门自学,在自学期间,局级巡视员和干教处处长以及班主任,寻查出勤率。39期班不仅坚持了这一制度,还进一步实行了全体学员在教室的集体自学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员的自学出勤率,和围绕专题提出问题的自学到位率。
3.加强学员电子社区建设,为学员提供党性教育延伸至课外的自由交流的平台。我校学员电子社区建设始于2008年底,目前不同班次的学员都有了自己的交流平台。学员之间可以点对点互动,把课堂上的问题进一步延伸至社区;还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阐发看法和意见;老师在网上可以直接回答学员的“问题贴”,双方也可以展开讨论。
以上经验,仍具有探索的性质。总体上说,初见成效,但还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
- 2010-08-30石仲泉:破除“路线斗争史”框框是个大进步
- 2010-08-30吴敬琏:“经济转型”不能变成政治口号
- 2010-08-27刘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抓好三个关键
- 2010-08-27“第六产业”激发农业活力
- 2010-08-27要关注的不只是“空置率”
|